返工是每个施工 都经历过的事情。根据不同的研究,返工可能会占用项目预算的 10% 到 20%。业主试图为此制定计划,承包商试图围绕它进行管理,而分包商则尽力适应它。这些成本被吸收到项目经济中,尽管它们并不能带来更好的结果。
我们很容易将其视为一个显而易见的固定问题,但事实并非如此。原因是多层次的,技术固然起了一定作用,但大部分困难在于项目的组织方式和决策方式。这就是返工如此顽固、如此难以改变的原因。
现实捕捉和验证工具表明,无论是结构元素、复杂的 MEP 系统,还是总体布局和间隙,都可以减少返工。
我曾亲眼目睹激光扫描在现场发现了一些问题,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花费巨额资金。有了NavVis VLX 或NavVis MLX 等动态激光扫描系统与NavVis IVION一起使用,人们现在可以随时随地获得可靠的最新现场情况记录。这样就能更容易地及早发现错误,并确保团队在现场时,将时间花在有意义的协调工作上,而不是追寻遗漏的细节。
这些并不是孤立的胜利。案例研究表明,当你坚持使用这些方法时,回报是显而易见的。其中的联系非常简单:在正确的时间获得正确的数据可以减少返工的机会。
这不仅仅是为了避免错误。与传统的激光扫描相比,动态激光扫描可以快十倍。这意味着因重复扫描而损失的时间大大减少。团队无需进行多次验证访问,可以将亲临现场的时间集中用于协作和决策,从而增加真正的项目价值。这样做的效果是,整个团队信心倍增,在物流方面损失的时间也更少。
那么,如果这些工具是经过验证的,为什么整个行业的返工率仍然居高不下呢?在我看来,原因其实不在于技术。它们来自项目的设置和运行方式。
项目各自为政,各行各业和公司往往在各自的系统中工作。合同并不总是鼓励真正的合作,因此协调工作可能是被动的,而不是主动的。激励机制也不总是一致的。分包商为了保持竞争力,有时会提交非常精简的标书,但他们知道,日后的范围变化或调整可能有助于平衡利润。而业主则往往注重速度和保持项目进度,这可能会减少彻底核查的时间。
这就是为什么返工仍在继续。不是因为技术缺失,而是因为围绕技术的结构没有跟上。
减少返工需要文化调整,也需要技术调整。第一步是对返工的规模和影响持更加开放的态度。当项目预算的很大一部分都损失在返工上时,就应该像关注进度或安全一样关注返工问题。
下一步是让验证成为标准工作流程的一部分。这并不意味着打开一个开关。这意味着要逐步建立使采集成为例行公事的做法,使其与设计中的CAD 或现场安全检查一样成为人们的期望。
合作实践也必须与时俱进。只有在每个人都能使用的情况下,单一、准确的现场情况记录才能产生价值。这正是NavVis IVION 等平台真正发挥作用的地方。它们不仅是数据图书馆,还能为建筑师、BIM 经理、协调人员、 和现场团队提供相同的现场视图,有助于减少来回奔波和不确定性,从而减少返工。
我听客户简单地说过:减少不必要的实地考察,对正在建设的项目更有信心,团队在现场合作时更有成效。这正是行业所需要的变革,而且这种变革已经在许多地方展开。
返工不是任何人都愿意接受的事情,也不是人们可以轻视的事情。但是,返工在项目交付过程中已经根深蒂固,这也是返工继续存在的原因。现在已经有了可以更系统地解决返工问题的工具。接下来重要的是,组织在多大程度上愿意并能够调整其实践和文化,以充分利用这些工具。
即使返工量略有减少,也能节省大量时间和金钱。在成本上升、熟练劳动力捉襟见肘的当下,这个机会非常重要。
更好的捕捉将有助于减少返工。更好的文化将决定效益的范围。
如果您想深入了解这一主题,请阅读我们的指南《从返工到回报》:现实捕捉 如何助力更智能的 AEC 项目、了解NavVis 如何通过更好的数据和协作帮助企业解决返工问题。